一、造型。黑陶的各種造型或者代表一種身份地位,或者代表一種特定的文化內涵。
二、品相。這些在當時用來作為器皿的實用性黑陶制品,在貴族死后通常用來作為陪葬品,歷經四五千年的掩埋,受到地層的疊壓、器物與泥土黏在一起,出土幾乎無完物,因此,品相成了黑陶價值鑒別的第二要素。
三、圖文。有些黑陶上還雕刻有當時的一些圖文,有的代表氏族的圖騰,有的則是一些原始文字。黑陶藝術的幾何圖案可以追溯到仰韶半坡時代的彩陶藝術,它們是由動物形象的寫實而逐漸轉向抽象的符號,這種幾何圖案的原始物象,如蛇衍化為龍,鳥衍化為鳳以及蛇衍化為魚,表現了原始先民的圖騰崇拜,并逐漸轉化為帶有韻律的線條。這些帶有特定含義的圖文,增添了它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
四、做工。古代黑陶制品的厚薄,反映了它的特定含義,薄如蛋殼的黑陶制品,是先人為祭祀和殉葬而精心制作的,F代工藝品則以其工藝的精細程度來決定陶器的價值,F在的工藝品陶器多是從雕工、刻工上下功夫。一件好的作品,裝飾和造型非常吻合,氣勢上一氣呵成,線條十分流暢,肌理的處理上也十分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