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營日報
過去,油地校因為石油在東營相逢相知;
現在,油地校因為發展再次共商共謀;
未來,油地校還需要攜起手來,才能共創共贏美好明天。
油地校融合發展始終是東營最突出的特色、最獨特的優勢,更是最重要的潛力。一直以來,油地校都高舉團結發展的旗幟,在重大合作事項中系統謀劃研究、攜手共抓落實,始終相互支持、合力攻堅。如今,這份特殊的情誼,在產業融合發展中越發濃郁。項目合作共建、人才交流互動、平臺共同搭建、技術落地轉化……油地校三方構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融互促的產業生態圈。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為東營未來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更為油地校繼續攜手奮斗增加了底氣。
以激勵政策拉動共建,以精準招商促進油田產業鏈轉型升級,不斷推動油地校產業融合向縱深發展
如果說一種資源可以崛起一座城市,那么產業融合的思想,同樣可以改變一座城市。
東營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油地校共建史。長期以來,油地校三方在培育發展地方產業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并出臺了一系列激勵政策,推動油地校產業相互促進、融合發展。
2018年,市委六屆四次全會召開,提出我市“三大目標定位”,明確提出并深入實施開放、融合、聚焦三大戰略。其中,“融合”戰略中包含統籌推進油地校融合。
2019年11月,市委、市政府出臺《油地校深度融合發展激勵政策》,圍繞支持油田油氣主業和非油產業發展研究制定了具體措施,更是推動了油地校產業融合不斷向縱深發展。
“讓油田產業資源就地發展”是東營區油地校融合長期以來的目標。為把目標落實、落細,東營區出臺激勵政策,加快推進東營高新區、油地融合產業園、油田改制企業產業園、油田廠礦大院搬遷安置產業園等載體平臺建設,推進油田產業項目、改制企業、搬遷企業“退城入園”“退二進三”。目前,累計承接23個油田產業項目,3家油田搬遷企業以及16家油田改制企業落戶,到位投資185億元。
“我們企業從1996年開始來東營開展業務,多年來一直與東營及勝利油田不斷深耕石油儀器儀表及自動化控制領域的合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尤其是去年市里新出臺了《激勵政策》,讓我更是期待與‘老朋友’攜手共進,走向共贏!”12月11日,由東營區政府與勝利油田物資管理配送中心聯合主辦的產業鏈招商引資推介會成功舉辦,荊州市明德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伯利在推介會上暢敘著自己企業與東營的深厚友誼、共同探討未來發展藍圖。
“勝利油田”,是東營城市品牌的一張特色名片,名聲可謂是“響當當”。油田就是東營市招商引資的最大資源、最大客商。今年來,東營區把油田產業鏈招商作為產業招商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油田產業鏈優勢,瞄準省外重點油田供應企業開展精準對接10余次,達成合作意向8個,為下一步我市石油裝備、海工裝備、環保裝備產業集聚升級奠定了基礎。
多年來,油地校攜手并進,艱苦創業,促進了油田開發建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步入新時代,無論形勢怎樣變化,油地校融合發展的戰略共識只會更加凝聚,油地校“一家人、一條心、一盤棋”的理念只會更加牢固,推動油地校產業融合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發展的目標將更加堅定。
大項目延伸傳統石油行業產業鏈條,大產業集聚園區創新合作模式,油地校產業共融互促蹚出“新路子”
在油地校三方融合發展的鏈條上,產業融合是重中之重。
12月2日,東營石油技術與裝備產業研究院與勝利采油廠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將整合東營高新區的產業優勢、研究院的機制靈活優勢與采油廠的資源優勢,為高新區油地融合創新平臺打造開辟新通道,為園區企業增強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搭建新平臺,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油地校深度融合發展、共商共贏提供了平臺支撐。
油地校融合助力大項目建設,促進我市石化產業更快地實現轉型升級。9月1日,石大科技參股東營威聯化學有限公司實施的200萬噸/年PX項目一期工程正式投產,二期工程接續實施;圍繞PX項目下游實施的威聯化學250萬噸/年PTA、新加坡首化集團230萬噸/年PTA等項目正在加快推進,上游千萬噸煉油項目已經明確整合路徑,力爭明年實現重大突破;齊魯石化正與我市萬達集團合作,在東營港經濟開發區分兩期建設26萬噸丙烯腈項目和40萬噸ABS項目,支持石化產業向下游延伸……東營與勝利油田合作的一個個重大項目相繼開工落地,助推東營打造萬億級高端石化產業集群。
油地校聯合開發新能源取得實質性突破。中石化已批復同意勝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新星石油公司與市財金投資集團開展新能源業務合資合作,三方將合資設立山東魯辰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進地熱、太陽能、風能、氫能等清潔能源開發。
融合蹚出了油田改制企業發展的“新路子”。河口區引導油田改制企業參與開發區資源整合,盤活400畝閑置低效土地,建設油地融合高端油服裝備產業園,打造黃河以北重要的油服產業基地,蹚出了油田改制企業“二次創業、轉型發展”的新模式。
……
藍圖已畫,關鍵在落實。油地校產業融合項目正以蓬勃之勢豐富拉長傳統產業鏈條,產業融合發展的篇章正在東營徐徐展開。
聚集人才合力,實現技術共融,激發油地校創新發展成果共享
人才是產業發展的基石。東營石化、石油裝備、橡膠輪胎企業數量多、規模大,對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的需求旺盛。
油田、高校是人才科技資源“寶庫”。今年以來,油地校通過鏈接“創新鏈”與“產業鏈”,人才資源互通共享,擦出“交流”的火花:
——東營科教園區總體規劃和二期概念性規劃方案已編制完成,國家級應急救援培訓基地一期完成裝置改造。
——東營產業技術研究院、中開院東營創新孵化基地裝修完成。
——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轉設為公辦普通本科高校工作推進順利,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將在東營設立研究生院,徹底扭轉東營目前沒有公辦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局面。
——制定出臺油地校人才資源融合“15條”,選聘14名石油大學在職博士掛職地方企業“科技專員”,支持油田和石油大學取得科技成果17項,油田8人入選市級以上人才工程。
——推進人才科技信息共建共享,依托勝利云網建設油地校人才科技資源共享平臺,整理發布科技成果153項,上線石油工程類、機械類、檢測類等專家72人。
……
一直以來,油地校三方在拓展利用現有平臺的基礎上,積極搭建人才專家平臺、科技合作平臺、項目轉化平臺,探索建立多領域人才交流合作方式,破除企業人才流動體制機制障礙,支撐產業融合發展,激發油地校創新發展成果共享。
2018年,中石化出臺政策,鼓勵油地共建科技孵化器,為油田科技人員創新創業開辟了渠道,以政策“強磁場”吸引油田人才“引進來”“留得住”。去年,油田在職高層次人才隋林在東營高新區組建勝利星科檢測技術有限公司。作為從油田“走出來”的創業者,公司董事長隋林對孵化器的建設感觸頗深:“油田內有大量的技術人員和成果,是一座技術‘富礦’,油地共建孵化器為油田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搭建了好的平臺。通過這一橋梁,可以實現科研成果的快速轉化和產業化,服務油田和地方經濟發展。”據東營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在中石化的支持下,油地雙方將繼續探索建立靈活有效的體制機制,鼓勵油田科研人員創新創業,實現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在油地?萍既瞬刨Y源整合、融合發展上蹚出新路。
東營的發展,凝聚著油地校三方的心血和汗水;而東營的未來,更需要油地校三方同心同向、攜手同行。站在“十四五”的新起點上,油地校發展的空間必將更加廣闊!